寧夏奶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出爐
2021/01/06奶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
為推進我區奶產業高質量發展,制定如下實施方案。
一、總體目標
充分利用自治區建設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的政策機遇,以高產高效、優質安全、綠色發展為目標,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以提升奶產業全產業鏈競爭力為核心,以產業數字化為方向,以布局區域化、經營規?;?、生產標準化、發展產業化為路徑,進一步優化奶產業布局,擴大養殖規模,提升綜合效益,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,加快奶產業高質量發展,把我區打造成國內領先的高端乳制品加工基地和中國高端奶之鄉、國際一流的優質奶源生產基地。力爭用5年時間,全區奶牛存欄100萬頭,成母牛年均單產10000公斤,生鮮乳總產量550萬噸,奶牛規?;B殖比重達到99%以上,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%,生鮮乳和乳制品抽檢合格率分別達到100%和99%以上。努力實現生鮮乳產值200億元,乳制品加工產值600億元,帶動全產業鏈實現產值1000億元。
二、重點任務
(一)推進區域化布局。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,優化資源要素配置,引導奶牛養殖向飼草料資源豐富、生態容量大的優勢區域集聚發展,著力打造沿黃奶產業高質量發展優勢區域,提升奶產業綜合生產能力。
1.鞏固提升核心區。包括興慶區、西夏區、賀蘭縣、永寧縣、惠農區、利通區、青銅峽市、沙坡頭區、中寧縣9個縣(區),重點在五里坡、孫家灘、峽口鎮、迎水橋鎮、東園鎮、常樂鎮、鎮羅鎮、太陽梁鄉、大戰場鄉等地新建擴建奶源基地5個。力爭到2025年底,奶牛存欄、生鮮乳產量分別達到67萬頭、367萬噸,占全區總量的67%。
2.加快建設發展區。包括靈武市、平羅縣、鹽池縣、紅寺堡區、海原縣5個縣(區),重點在白土崗鄉、紅崖子鄉、惠安堡鎮新建擴建奶源基地3個。力爭到2025年底,奶牛存欄、生鮮乳產量分別達到33萬頭、183萬噸,占全區總量的33%。
3.建設優質飼草基地。圍繞奶牛養殖聚集區,大力推進飼草料種植和奶牛養殖配套銜接,重點調整青貯玉米、優質苜蓿種植面積。支持飼草品種選育、優質飼草基地建設,建立多元化飼草保障體系,提高優質飼草供應保障能力。推廣“青貯玉米+黑麥草”等一年兩茬種植模式,就地就近保障飼草料供應。按照1頭成母牛配套2畝青貯玉米,力爭到2025年底,奶牛主產縣區青貯玉米種植面積達到140萬畝。
(責任單位:自治區農業農村廳、發展改革委、生態環境廳、自然資源廳、水利廳等,有關市、縣〔區〕)
(二)推進規?;洜I。抓重點、補短板、強弱項,加快構建完整的規?;洜I體系,有效降低養殖成本,保障牛奶品質和質量,提高市場競爭力。
1.壯大養殖經營主體。積極發揮政策引導作用,利用金融資本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向奶產業,鼓勵和引導合作社、龍頭企業等奶牛養殖主體規?;B殖、標準化生產、智能化管理。依托現代農業發展子基金,放大金融信貸規模,對符合條件的奶牛養殖場予以貼息,吸引和支持社會資本投資建設規模奶牛養殖場,引導乳制品加工企業自建或參股建設規模奶牛養殖場。探索建立奶產業發展風險基金,對疫病和市場風險帶來的損失進行補貼。力爭用5年時間,新建千頭以上規模奶牛養殖場100個以上。
2.擴大奶牛養殖規模。以自繁自育為主,引進國外優質遺傳資源為輔,支持龍頭企業引進國際優質種質資源,利用基因組選擇等新技術,推廣使用優質性控凍精和性控胚胎,加快核心種子母牛群和優秀后備種公牛培育,促進高產奶牛群體快速擴繁。強化指導服務,引導養殖企業進口奶牛,支持利通區、靈武市、平羅縣、沙坡頭區等地建設奶牛良種繁育基地。力爭用5年時間,推廣優質性控凍精120萬支、性控胚胎3萬枚。
3.加快養殖場改造升級。加快推進現有奶牛場擴規升級、擴群增量,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設備,提升綜合管理水平和綜合效益。改擴建存欄50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30個、30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50個。力爭到2025年底,存欄千頭以上的奶牛場達到300個。
4.創新奶產業生產模式。重點發展荷斯坦奶牛,在條件適宜地區適度發展乳肉兼用牛,利用乳肉兩種資源,生產高品質奶酪、高端低溫乳制品、優質特色牛肉,提升奶產業競爭力。
(責任單位:自治區農業農村廳、發展改革委、自然資源廳、生態環境廳、市場監管廳、地方金融監管局等,有關市、縣〔區〕)
(三)推進標準化生產。圍繞標準化建設、核心群選育、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、物聯網應用等方面,建設“品種優、技術優、管理優、品質優、效益優”的標準化、規?;?、集約化奶牛養殖基地,推進奶產業綠色循環發展。
1.加強養殖基地建設。按照科學規劃、合理選址、分區建設、分步實施的原則,支持各地利用荒山、荒坡等未利用地資源,配套建設供水、供電、道路等基礎設施,建設高標準奶源基地。
2.加快標準化養殖場建設。按照品種良種化、生產規?;?、養殖設施化、管理規范化、防疫制度化、糞污處理無害化、信息數據化“七化同步”要求,加快規模養殖場基礎設施建設。支持規模養殖場配套完善基礎設施設備。力爭到2025年底,提升改造100家標準化規模養殖場,規模奶牛場機械配套率達到100%,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%。
3.推廣標準化養殖技術。圍繞奶產業提質增效,大力推廣良種選育、高效繁殖、營養調控、信息化管理、糞污資源化利用等技術。圍繞奶牛綠色高效健康養殖,開展奶牛選育、增產增效、疫病防控、綠色養殖等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。支持成立社會化服務組織,開展飼草種植、精準飼養體系、養殖管理及疫病防控等全方位服務。力爭到2025年底,標準化養殖技術普及率達90%以上。
4.保障乳品質量安全。加大養殖生產投入品監管力度,持續開展獸藥、飼料和乳品質量安全專項監測,強化乳品生產加工、儲存運輸、經營銷售等環節質量安全監管和檢測,確保生鮮乳和乳制品安全。建立完善動物疫病防控體系,加強奶牛養殖場開展布魯氏桿菌病等監測和凈化,推進規模養殖場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建設。
5.推進產業數字化建設。支持建設寧夏奶產業數字信息化管理平臺,實現奶牛場管理、生產性能測定、飼草供給、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等信息互聯互通一體化管理。支持奶牛養殖企業應用精準飼喂系統、擠奶機器人、環境精準監測等5G信息化新技術建設智慧牧場,提升奶牛場智能化管理水平和綜合效益。力爭到2025年底,奶牛場信息化、智能化覆蓋率達到90%以上。
(責任單位:自治區農業農村廳、科技廳、工業和信息化廳、自然資源廳、生態環境廳、水利廳、市場監管廳、農科院、寧夏大學等,有關市、縣〔區〕)
(四)推進產業化發展。強化乳制品加工企業“內培外引”力度,重點發展一批產業鏈條完整、科技創新能力強、精深加工水平高、發展潛力大、帶動示范作用強、品牌優勢明顯的乳制品加工龍頭企業,著力打通生產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費各個環節,促進奶產業“接二連三”發展。
1.支持乳制品加工企業做大做強。圍繞高端乳制品研發、品牌創建、品質提升,通過政策扶持、項目帶動、招商合作等方式,全面支持乳制品加工龍頭企業加大投入、擴大產能、精深加工,建設世界一流乳制品加工園區。積極引進中國奶業20強來寧投資建廠,擴大加工規模,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。力爭到2025年底,培育產值超400億元乳制品加工企業1家、超200億元企業1家。
2.推進產加銷一體化發展。支持乳制品加工企業優化加工工藝和產品結構,加大低溫乳制品、奶酪、黃油等精深加工乳制品生產。支持大型奶牛養殖企業自建、聯建、合作建設乳品加工廠,形成一批區域特色乳制品加工企業。支持養殖、加工企業采取兼并、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、整合上市。進一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,積極推行股份合作、二次分紅、溢價收購等經營模式。
3.打造“<strong style="margin: 0px; padding: 0px; max-width: 100%; font-size: 14px; letter-spacing: 1.5px; text-indent: 43px; text-align: justify; box-sizing: border-box !